【编者按】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也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4月23日发布的《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》,全面展现了江苏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践与成效,为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“江苏智慧”。为了让读者对白皮书有充分的理解,我们分8个篇章对白皮书进行解读。
《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》显示,江苏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以知识产权为桥梁和纽带,与沪浙皖三地在执法保护、公共服务、信用体系等方面不断深化协作,形成多层次、高效率、实战型的区域合作格局。各地市也结合自身特色,在立法推动、服务体系建设、转化运用等方面持续发力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。
长三角联动升级,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
作为国家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之一,长三角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体系持续完善。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牵头与沪浙皖三地加强政策对接,发布《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》,推动区域标准互认、资源共建、服务共享。由江苏组织的“长三角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”研究报告系统描绘了各城市品牌发展图谱,成为实施强国战略、提升品牌能级的重要支撑。
跨区域专利转化同样成效显著。江苏联合三省一市举办“专利拍卖季”等活动,组织专场对接、项目路演、展示交易,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2023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(中英文)和十大典型案件同步在长三角新闻发布会上亮相,展示了江苏经验、传播了法治声音。
各地“比学赶超”,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速推进
南京出台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行动计划”和配套政策,强化考核机制;无锡打造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无锡分中心,快速维权平台正式运营;徐州通过品牌项目建设和直播带货探索地理标志推广新路径,地理标志总量达26件。
常州推出“合成生物专利导航”三位一体新模式,为企业技术路线指引方向;苏州全面推进国家示范城市建设,启动知识产权“八大工程”,《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》稳步推进立法;南通以《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》为牵引,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。
连云港形成以国家保护中心为核心、多点支撑的知识产权服务载体;淮安率先完成设区市地理标志立法,打造“地标宴”品牌,形成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;盐城聚焦数据知识产权,深入开展“数知盐城行”,打通服务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扬州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两部地方性法规,江都区获批国家级行政裁决试点;镇江围绕拟上市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风险排查,发布专题评估报告;泰州聚焦基础提升,开展“强企行”“百站千企”等服务活动;宿迁打造“宿转赛”专利转化赛事品牌,在西安、广州等地打响江苏知识产权“名片”。
通过加强区域联动、释放城市潜力、推动政策创新,江苏正以更加开放、协同、智能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,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,推动一体化格局迈向更高层次。(张本甫 朱雨霖)